9月中旬, 流传已久的《国有企业改革顶层设计方案》, 即中央《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》中国共产党国务院委员会, 终于公布了。
       此前备受争议的淡马锡模式是否适用于中国国有企业监管的问题, 实际上已经得出应普遍采用淡马锡模式的结论。淡马锡模式以资本管理为主要监管方式。但问题是, 谁将成为淡马锡?这是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。此前, 各地都建立了一些资本运作平台公司, 包括中央成立国信集团公司, 希望将部分企业股权转让给该平台公司, 通过该平台公司进行资本运作, 企业在资本家的方式。但实际上并没有奏效。其原因不难理解。如果平台公司能按设计运行, 国资委怎么办?国资委作为投资者如何发挥作用?因此, 在国资委体制内, 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国资委与这些平台公司之间的权力划分问题。如果国资委不下放权力, 这些公司就无法运作, 而国资委真的下放权力, 也就意味着国资委的权力会被削弱。各级国有企业有相应的行政级别, 部分重点企业与国资委同级。划掉, 则意味着国资委将成为一个空架子。但平台公司认为, 国资委是国家临时性机构。是直接参与市场活动的政府部门, 违反公司法。所以, 最终的结果是, 这些平台公司大多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闲置状态, 并没有真正运营, 国资委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对国企进行监管。
       事实上, 与一般意义上的国企相比, 金融国企在这方面的问题更为明显。由于金融资产庞大, 监管复杂, 从中央到地方政府, 都不受国资委统一监管。每个地区都有一个政府部门, 即金融办, 对同级政府拥有的金融资产进行监管。在金融资产监管方面, 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, 金融办应模仿国资委的方式充实金融机构, 成为对金融资产进行监管的专门政府部门。但是, 由于种种因素, 这个计划没有形成。在中央层面, 十年来的金融改革形成了汇金代表国家、参股中央金融企业的模式。另一个显着变化是, 本方案强调国有资产证券化, 通过整体上市的方式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。这种做法主要来源于上海国有企业的改革经验。与各地国企改革过程中不断出现的腐败案件相比, 上海的国企改革相对透明, 因为大部分国企改革企业需要开放的市场化经营。我们可以称这个模型为“上海此次公布的改革方案, 明确采用“上海模式”。虽然方案本身也强调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, 但除了李荣融提出的“做大做强”外, 还加上“做大做强”, “做大做强”。更强”, 但在“市场化”和“混合所有制改革”两大主题下, 这种诉求显然并不突出。当然, 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是的, 今年以来, 南车和北车合并了,

这也引发了一些人的猜测, 国企改革可能会合并类似的项目, 也就是合并国企同行业,

避免恶性竞争, 有利于扩大规模。提升国际竞争力。但客观地说, 这个计划可能适用于部分行业, 但可能不适用于更多行业。例如, 合并三大运营商和三桶石油是不现实的。